党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属概念,又是党务工作的种概念,它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 。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
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 。
党的建设简称党建。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邓小平关于“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政治交代,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途径。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即:“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五大阐述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对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概括。
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提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对开展“三讲”教育作了全面部署。从1998 年到2000年底,全党共有70万名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广大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经受了一次党内民主生活的严格锻炼,在坚持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三讲”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和成功实践,是延安整风精神和党的“三大作风”在历史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掀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作出了新的部署。2004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分三批展开。整个教育活动健康有序、工作扎实、进展顺利,并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求实、清廉的要求,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2008年9月15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08年9月起,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